心脏早搏困扰都市人?专家支招科学应对
【本报讯】近期,"心脏早搏如何缓解"成为网络热议话题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,不少年轻人出现心悸、心跳漏拍等症状,医学上称为"早搏"。记者走访多位心血管专家,为您梳理科学防治方案。
早搏≠心脏病,但需警惕诱因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教授指出:"约70%健康人群曾出现生理性早搏,与熬夜、咖啡因过量有关。"但若伴随头晕、胸痛,需排查心肌炎、甲亢等病理性因素。
“生活处方”效果显著
上海瑞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建议:每日保证7小时睡眠;控制每日咖啡量不超过2杯;避免情绪激动。临床数据显示,调整生活方式后,60%患者症状明显减轻。"瑜伽、冥想等减压训练效果尤为突出。"康复师李敏透露。
药物介入需谨慎
对于频发早搏(24小时超1万次),北京安贞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术成功率超90%。但专家强调:"是否手术需经动态心电图评估,切勿自行服药。"目前,稳心颗粒、美托洛尔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。
健康提示:每年体检增加24小时心电图项目,35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。(完)
注: 本文提及数据来自2023年《中国心律失常防治指南》,具体诊疗请以医院诊断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