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网民遭遇"网络围墙" 专家支招破解访问难题
本报记者日前接到多位市民反映,在使用网络服务时频繁遭遇"您所在的地区无法访问该内容"的提示。记者调查发现,随着互联网监管政策日趋严格,包括学术资源、影视平台在内的多个网站实施了区域性访问限制。
据网络安全专家张明介绍,此类技术限制主要通过IP地址识别实现。"就像给不同地区的用户发放不同颜色的通行证,系统会自动拦截不符合要求的访问请求。"某高校研究生李婷表示,为查阅国外论文资料,她不得不频繁切换代理服务器,"有时一晚上要尝试七八个节点"。
记者走访发现,面对访问壁垒,普通网民主要采用三种应对方案:使用VPN等加密工具、修改DNS设置,或寻找镜像网站。但专业人士提醒,某些破解方式可能违反《网络安全法》,建议优先选择正版授权渠道。
工信部门相关人员回应称,区域限制是国际通行做法,主要出于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考虑。对于确有需求的用户,可通过正规渠道申请特殊访问权限。法律界人士则建议,应建立更完善的访问授权机制,平衡网络安全与信息自由。
(注:本文提及的技术手段仅供参考,请读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)